据资料记载,早在春秋时期,该地就以"郏"为名,称郏邑。秦统一六国后,推行郡县制,始置郏县,属颍川郡。

后因朝代变更、区划调整的缘故,郏县又几经废置,并先后改名为龙山县、汝南县、辅城县、郏城县。后于元至元三年(公元1266年)废入梁县,元大德八年(公元1304年)复置郏县后,一直沿用至今。

2、

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,也为郏县孕育了数量众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

中国历史文化名村,一般为建筑遗产、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比较集中,且具有较高的历史、文化、艺术价值的特色古村落。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,含金量极高。

目前,河南境内共有9个村落被评为"中国历史文化名村",郏县就占了5个,数量过半!分别是郏县的临沣寨(中国第一红石古寨)、张店村("初汉三杰之一张良的故乡)、冢王村(东周第九代君王姫瑜葬于此)、下宫村(有道教胜地卧龙宫)、山头赵村(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,也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)。

而余下的4个"中国历史文化名村",则分别为平顶山宝丰县的翟集村、焦作市修武县的一斗水村和双庙村、三门峡陕州区的庙上村。

3、

除了这些历史文化名村之外,郏县还藏有一宝,便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县级文庙——郏县文庙。

郏县文庙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,既是郏县的学宫,又是郏县古代官方、孔氏家族、社会各界祭拜孔子的专祀庙宇。

现存建筑22栋70余间,其中大成殿、戟门、名宦祠、乡贤祠、两庑等均为清代木构建筑。其在规模、建制、保存完好程度等方面,除了山东曲阜孔庙、南京夫子庙以外,超过了其他全国各地的文庙。

在木、石雕刻艺术和彩绘艺术方面,更在全国各县级文庙中最好,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。

这就是郏县,每深入了解一分,便会更爱它一点。不知道你去过郏县吗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