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师是一个怎样的人?如果司马师晚死十年,晋朝会变成什么样?
历史上的司马师,其实是一个极其可怕的人物。他不仅仅是一个世家贵公子,更是魏晋政权更替过程中的关键推手。在那场著名的高平陵之变中,如果没有司马师的参与与筹划,就算司马懿再如何老谋深算,也未必能够笑到最后。而更令人惋惜的是,如果司马师能够多活十年,后来的晋朝或许不会显得如此孱弱,历史的走向也可能完全不同。只是,后世的人往往容易忽视乃至低估司马师的真正影响力。
司马师的一生,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,而分水岭正是那场决定魏国命运的高平陵政变。在此之前的司马师,只是一个典型的世家公子。他出生的那一年,正逢曹操在赤壁与孙刘交战,这一年对于司马家同样意义非凡——这是司马懿正式步入仕途的开端。此后十余年间,随着司马懿的官职不断上升,司马师也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与精心培养下逐渐成长。司马懿对长子寄予厚望,倾注心血,期望他将来能够继承家族的声望与重任。
因此,等到司马师成年之时,他已凭借家族的地位与自身的才华在士族集团中声名鹊起。通过家族的谋划,他迎娶了夏侯渊的侄孙女夏侯徽,成为夏侯家的女婿,从而进一步稳固了司马家在权力格局中的地位。十八岁时,曹丕驾崩,司马懿成为辅政大臣。到二十余岁,司马师正式出仕,二十八岁便升任散骑常侍,三十岁出头更是担任中护军,掌握禁军兵权。在这之前,他的人生几乎是世家子弟的完美范本。
展开全文
然而,一切随着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而改变。政变中,司马懿表面装病以麻痹曹爽,而暗地里真正的谋划与执行多由司马师承担。那些忠心耿耿的三千死士,几乎全是司马师秘密培养出来的。更令人惊叹的是,在政变前夜,连久经风浪的司马懿都因紧张而彻夜难眠,但司马师却能像往常一样安然入睡,这份心性连父亲都心生佩服。可以说,没有司马师的筹划与执行,就不会有政变的成功。
政变后,司马师已年过四十,人生进入下半程。他逐渐成为魏国权臣的典型代表。随着司马懿年老体衰,不久便去世,政变后的权力清洗与魏国政权的全面掌控几乎都落在司马师肩上。在军事上,他同样表现不凡,在新城之战中展现的谋略与统帅能力丝毫不逊于其父。可惜的是,司马师因眼疾缠身,久治无果,最终年仅四十八岁便因病去世。
他的英年早逝,直接让弟弟司马昭继承权力,并最终由侄子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。正因如此,后世对司马昭的记忆远多于司马师。但不可忽视的是,若没有司马师在政变与夺权过程中打下的坚实基础,司马家未必能顺利掌握大权。更值得设想的是,如果他能再活十年,历史很可能改写。
假如司马师延寿十年,他将与司马昭同年去世。如此一来,伐蜀之战很可能由他亲自领军,凭借灭蜀的赫赫战功,他或将直接登基,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。而继承人则极有可能是他收养的儿子司马攸。史书记载,司马攸的性格与才智颇为出色,其子嗣也较为贤良,并无智力缺陷。若真是如此,晋朝至少能够顺利传承三代,避免后来“八王之乱”的惨剧。
因此,司马师虽然因早逝而声名不及司马昭,但他依旧是历史上不可忽视的可怕人物。他不仅是司马家权力崛起的关键推手,更可能是改写三国乃至晋朝命运的“未竟之人”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